夏末暑气渐消,成长热情正浓。为帮助新入职教师提前熟悉教学流程、夯实业务能力,确保新学期顺利 “站稳讲台”,我院于8月12日至27日精心组织“1+2” 模式 “以老带新” 专项培训,邀请学院教学经验深厚、师德师风突出的骨干教师黄建豪老师担任指导老师,为两位新教师量身打造16天 “沉浸式” 帮扶计划,以专业指导破解成长难题,用暖心陪伴守护教育初心。
“怎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讲得更生动?”“实训课如何平衡教学进度与学生实操安全?” 培训伊始,面对新教师们入职初期的困惑,黄建豪老师结合两人的学科方向与个人优势,迅速制定 “一人一策” 的 16 天培训方案,将帮扶拆解为 “备课打磨 — 课堂模拟 — 课后复盘” 三个核心阶段,让成长路径更清晰。
培训期间,黄建豪老师每天与新教师围坐教研,从课件设计到教学框架梳理,全程细致指导,从教学软件操作技巧到优化板书,让知识点呈现更连贯。每日培训结束前,还会召开 “小复盘会”,结合当天学习成果逐一点评改进,比如 “可替换最新行业案例,让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帮新教师快速找准备课方向。此外,黄建豪老师还组织新教师开展 “模拟授课”。从课堂表达的语气语调、互动环节的设计,到突发情况的应对,他都坐在 “学生席” 实时记录细节,课后针对性给出优化建议,用实战化模拟帮新教师突破 “讲台紧张” 瓶颈。
作为以实训教学为特色的院校,“设备操作不熟练” 是新教师培训初期的重难点。在16天的培训中,黄建豪老师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带领新教师走进实训车间,开启 “一对一指导 + 共同研讨” 的实操教学模式,把实训培训变成 “手把手学习课堂”。
在汽车照明系统等实训工位,黄建豪老师先完整演示故障诊断、设备操作全流程,从工具校准、检测点位选择,到故障排除后的调试,每一步都边操作边标注关键要点。随后让新教师逐一上手实操,自己则在旁实时指导:发现操作姿势不规范,便亲手调整动作角度,讲解力度把控、操作顺序等细节;遇到操作误区,及时纠正并说明原理,避免后续出现安全隐患。针对新教师共同困惑的 “设备参数调试” 问题,黄建豪老师还专门设计 “对比实验”,让两人通过不同参数调试同一设备、观察数据差异,再结合理论知识拆解参数设置与实训结果的关联。通过 “实操+对比+讲解” 的模式,曾经让新教师 “犯怵” 的实训难题,在专项指导中逐一化解。
培训期间,黄建豪老师不仅专注于新教师的业务成长,更细心关注她们的心理状态与生活适应情况。考虑到新教师为外地入职,培训初期便提前到校,带着她们熟悉校园环境:从教学楼多媒体设备操作、实训车间安全规范,到食堂就餐流程、周边交通与生活配套,都一一细致讲解,还主动分享通勤、日常采购等实用经验。
每天培训结束后,黄建豪老师都会留出时间与新教师谈心:察觉有人因备课压力焦虑,便分享自己入职初期的经历,用 “多练多总结就能逐步适应” 的鼓励缓解情绪;对于新教师对当地气候不适应的情况,黄老师还主动提供防晒、防暑等生活建议,甚至分享常用物品,用细微关怀让新教师在陌生环境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更能专注投入培训学习。
本次 “以老带新” 专项培训圆满落幕。这场持续 16 天的帮扶,从来不是简单的 “技能传递”,而是一场教育热爱与责任的接力——黄建豪老师传递的不仅是教学经验与实训技巧,更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热忱;新教师收获的不仅是业务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定与对职业未来的信心。
新学期已启幕,我院将继续深化 “以老带新” 帮扶机制,让 “传帮带” 成为教师成长的 “助推器”。相信在资深教师们的引领下,各新教师定能快速融入教学团队,以扎实的业务能力、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与全体教师并肩同行,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审:吕艳萍
二审:姜博文
三审:许松
- 上一篇: 智造未来·工业创新设计大赛
- 下一篇: 智控驱动未来,引擎点燃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