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童心绘鹅城·童画惠州美 守护青春健康绘”亲子活动在龙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护理与健康学院24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班学生刘静同学担任防溺水知识宣讲人,结合专业视角与实用案例,为现场亲子家庭传递暑期安全知识,助力筑牢青少年生命安全防线。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知识传递的实践,更是一场关于责任、成长与生命守护的深刻体验,让刘静同学收获颇丰。接下来,让我们来倾听她的感悟吧!


一、宣讲现场:责任在专注目光中升温
夏日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段,当我站上宣讲台,台下孩子们清澈又专注的眼神、家长们认真倾听的姿态,瞬间让我清晰地意识到:我口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未来守护生命的“安全密码”,这份责任沉甸甸地落在肩头,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将宣讲内容聚焦于“实用、易懂、好记”,力求让家长和孩子都能真正吸收。在“远离野外危险水域”板块,我没有只做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惠州本地及周边常见的水库、深潭案例——比如部分水库水下地形复杂,暗藏漩涡与暗流,且远离居民区、人员稀少,一旦发生意外,不仅自救难度大,外界救援也难以及时抵达。讲这些时,我特意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看到他们皱着小眉头、若有所思的模样,我暗暗庆幸:这些危险区域的特征,或许已经悄悄刻进了他们的心里,未来能帮他们主动避开风险。 讲到“游泳注意事项”时,我重点强调了三个核心:游泳前必须充分热身(避免抽筋引发危险)、绝对不能单独下水(需有家长或专业救生员陪同)、忌过饱或过饿时游泳(身体状态不佳易引发意外)。这时我注意到,不少家长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还有人用笔记本认真记下要点,他们的重视让我更加笃定:这场宣讲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家共同守护孩子安全的“同心曲”,也激励着我把每个细节都讲得更透彻。


二、互动时刻:知识在提问与演示中扎根
最让我触动的,是“同伴落水施救技巧”和“不慎落水自救方法”环节的互动。孩子们没有保持沉默,反而纷纷举起小手提问,问题里满是对生命安全的关切:“姐姐,如果游泳时被水草缠住,真的能慢慢拨开吗?会不会越挣扎缠得越紧?”“要是腿突然抽筋了,在水里站不稳怎么办?” 面对这些问题,我没有简单“答yes或no”,而是先耐心解释原理——比如被水草缠住时,挣扎会让水草缠绕得更紧,正确做法是深吸一口气、保持冷静,用手指轻轻拨开缠绕的水草;腿抽筋时,要先抓住抽筋的脚,缓慢向身体方向拉伸,同时呼救。为了让孩子们更易理解,我还在台上做了简单的动作演示,没想到孩子们立刻跟着模仿:有的小手“抓着”脚尖做拉伸,有的挺直腰板模拟“保持冷静”,他们眼神里的迷茫渐渐褪去,多了几分笃定。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满是欣慰:这些自救与施救的知识,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已经在他们心中扎了根,未来真遇到情况,或许就能派上用场。


三、个人成长:在传递中读懂“安全宣讲”的意义
这次宣讲,于我而言更是一次自我成长。在此之前,我对“防溺水教育”的理解停留在“必要但抽象”,但通过与家长、孩子的互动,我终于明白:真正有效的安全宣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奔赴”——既要用专业知识搭建安全框架,更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生动的互动,让知识“活”起来,走进听众的心里。 同时,我的表达与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面对孩子的天真提问,我需要把专业术语转化为“儿童语言”;面对家长的细致关切,我需要补充具体可行的实操建议。每一次讲解、每一次答疑,都是一次“心灵对话”,让我学会了如何站在听众的角度传递信息,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未来,我依然会主动投身于这类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活动中。因为我深知,多一次宣讲,就可能让更多孩子记住安全要点;多传递一个知识点,就可能为更多家庭筑牢生命防线。我愿继续以知识为盾,守护孩子们的青春健康,让他们在夏日的阳光下,既能享受快乐,也能远离危险。
- 上一篇: 护理与健康学院开展爱国卫生行动
- 下一篇: 绘就健康校园新画卷‖护理与健康学院爱国卫生黑板报比赛结果


粤ICP备140039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