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的含义与特点
作者:黄爱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06-30

      增值税是以商品价值中的增值额为课税依据所征收的一种税。在我国,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以其货物销售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和进口货物金额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因为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征税,所以叫做“增值税”。

       什么是“增值额”呢?增值额是商品在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即销售额减去外购货物及劳务支出金额的部分,也就是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商品销售(或劳务)收入额大于购进商品(或取得劳务)所支付金额的差额。

       例如,某企业本期销售产品取得销售额为100万元,本期外购材料与劳务的支出为60万元,那么其增值额是40万元(100―60);增值税就是对本环节增值的40万元进行课税,假设所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那么其应纳税额为6.8万元(40×17%)。

       然而,在实际中由于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是一个难以准确计算的数据,对于税务部门来说也难以监督核查纳税人真实发生的增值额,因此,在增值税的实际操作上采用间接计算办法,即:从事货物销售以及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要根据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税款,然后从中扣除上一道环节已纳增值税税款,其余额即为纳税人应缴纳的增值税税款,这就是所谓的“税款抵扣制”。

       承前例,该企业购进材料与劳务应承担的税额为10.2万元(60×17%),其销售产品应收取的销项税额为17万元(100×17%),本期应纳税额为6.8万元(17-10.2)。

根据增值税的原理和实施情况,可以归纳出我国增值税以下几个特点:

(一)不重复征税。这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只是对生产过程中纳税人创造的增值额进行征税,也就是只对货物或劳务销售额中没有征过税的那部分增值额征税,对销售额中属于转移过来的、以前环节已征过税的那部分销售额则不再征税。

(二)税负转嫁。由于采用税款抵扣制,商品流通中各环节的经营者作为纳税人购进货物时随同购进货物的价款向销售方支付进项税额,销售时随同销售产品的价款向购买方收取销项税额,再将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的差额作为应纳税额上缴给政府,这样,在流转过程中纳税人本身并不承担增值税税款。税款抵扣环节环环相连,随着各环节交易活动的进行,增值税税负具有逐环节向前推移的特点,作为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者并不是增值税的真正负担者,只有最终消费者才是全部税款的负担者。

(三)凭票管理,凭票抵扣。为了保证税款抵扣制度的实施,税务部门很大程度上通过增值税发票对纳税人的交易进行管理。根据规定,发生交易行为时销售方应该开具增值税发票给购买方,发票上注明货物的价款、税款及价税合计数,销售方凭发票上价税合计的金额收取货款,而购买方凭发票上注明的税款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时进行抵扣。在实际操作中,税务部门对发票的开具和使用是严格进行管理的,购买方取得发票抵扣联应当经过税务部门的认证才能够进行抵扣。

(四)价外计税,价税分离。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销售方向购买方收取的款项应该包括货物本身的价款和转移出去的税额(即销项税额),所以有“含税销售额”和“不含税销售额”之称,含税不含税,主要是指含不含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增值税以不含税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即计税价格不包含其本身的税额,税收负担明确,这一点与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依据的其他流转税税种是完全不同的。一般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会分别标明货物的价款和增值税税款,但在商品零售环节,价款和税款未分开标明,这主要是考虑群众的消费心理,并未改变增值税价外税性质。

(五)税基广阔,具有征收的普遍性和连续性。无论是从横向看还是从纵向看,都有着广阔的税基。从生产经营的横向关系看,无论工业、商业或者规定的劳务服务活动。只要有增值收入就要纳税;从生产经营的纵向关系看,每一货物无论经过多少生产经营环节,都要按各道环节上发生的增值额逐次征税。从这一角度来说,增值税可以为国家取得稳定的、及时的财政收入。

(六)对不同经营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计税方法。相对于其他税种来说,增值税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将纳税人分类管理,现行增值税按照销售额大小和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将纳税人划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般纳税人,采用购进扣税法计税;另一类是小规模纳税人,采用征收率的特殊办法征收,这样,既有利于增值税制度的推行,又有利于简化征收,强化征管,尤其是使基层税务机关能够集中较多的力量加强对大中型企业的纳税人和管理,抓好收入重点。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学院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新乐路 邮编:516057

招生办电话:0752-3619806、3619808;就业办电话:0752-3619121、3256789

粤ICP备14003975号-7    备案信息查询